麥鳳港衛的藝術—香港四大行山徑

麥鳳港衛的藝術—香港四大行山徑

自去年起便開始寫自己感興趣的山野專題,第一篇是關於香港8個灌溉水塘的 8/8 灌溉水塘遊

郊野公園除了設有家樂徑、郊遊徑、自然教育徑、樹木研習徑、野外定向徑、健身徑、緩跑徑等外,四條長途徑 - 麥理浩徑、鳳凰徑、港島徑和衛奕信徑更是聞名。由於對這四條長途徑所知不多,於是開始找資料,也成為我的第二篇山野專題。

麥理浩徑 MacLehose Trail
啟用日期:26/10/1979
長度及路線圖: 10段 | 100公里 
標距柱:M001-M200

跨越的郊野公園範圍:西貢東、西貢西、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及大欖郊野公園。

為紀念前港督麥理浩 (Sir Murray MacLehose) 在任內 (1971-1982年) 大力提倡及推動香港郊野計劃的貢獻,政府於1979年展開以麥理浩命名,由東至西,橫跨八個郊野公園範圍的長途遠足徑工程。修葺原有的鄉郊小路,並連接拔除雜草的小徑,闢設郊遊地點及竪立告示牌。在短短九個月內便完成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確是非常有效率。(1)

麥理浩徑標誌

我喜愛標誌,所以行山時,總會特別留意指示牌。相信大家對這個麥理浩徑標誌都不陌生,但大家的解讀可能有所不同。好友說:「標誌中的人站在山之巔,邊俯瞰景色邊沉思。」而我則打趣道:「麥理浩徑這麼長,行至山頂,應該膝痛,所以按着膝蓋喘著氣吧。」

據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護署) 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博士 (下稱王博士) 在一次訪問中提到,郊野公園常見的標誌由已故著名的香港雕塑家唐景森先生設計。麥理浩徑的標誌原依照前港督麥理浩的剪影為藍本,不過,他們認為外國人身形高大,香港市民未必有共鳴,故改為一位年青人站在山頂,手放在膝蓋上,邊休息邊欣賞香港郊野景色的模樣。因為麥理浩徑甚長途,標誌中人有一個較大的背包。(2) 我還看到那雙強壯的小腿呢,這個人物角色設定也非常細心。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因為麥理浩徑廣受歡迎,在港督尤德 Sir Edward Youde 任內期間 (1982-1986年),先後在1984年及1985年建成連貫南、北大嶼山的鳳凰徑和橫越港島主要山嶺的港島徑。另外,還切合不同需要的人士,闢設多條老少咸宜的家樂徑。(1) 據王博士的訪問得知,前港督尤德因為心臟不好,所以只會行家樂徑,而特別喜愛閒遊粉嶺的鶴藪水塘。(3)

鳳凰徑 Lantau Trail
啟用日期:4/12/1984
長度及路線圖: 12段 | 70公里
標距柱:L001-L139
跨越的郊野公園範圍:南、北大嶼山郊野公園

港島徑 Hong Kong Trail
啟用日期:24/4/1985
長度及路線圖: 8段 | 50公里
標距柱:H001-H100
跨越的郊野公園範圍:薄扶林、龍虎山、香港仔、大潭及石澳郊野公園

鳳凰徑及港島徑標誌
我較少行鳳凰徑和港島徑,不是寫這篇專題,也沒發現這兩條長途徑的標誌是相同的。標誌有一男一女,男女皆有背包,男的戴著帽,女的紮着辮,輕鬆前行,表達出路徑適合年輕人士。(2) 我猜鳳凰徑和港島徑性質和難度相約,所以選用相同的標誌。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衛奕信徑 Wilson Trail
啟用日期:21/1/1996
長度及路線圖:10段 | 78公里標距柱:W001-W137

跨越的郊野公園範圍:大潭、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及八仙嶺郊野公園

前港督衛奕信 (Sir David Wilson) 熱愛遠足,在1991年一次郊遊時,萌生設立一條可挑戰體能和耐力的長途遠足徑。隨後建議獲得政府接納,並獲郊野公園之友會全力支持。這是首條由郊野公園之友會發展的遠足徑,並得到多個私人機構贊助。衛奕信徑於1994年底動工,1996年1月21日正式啟用,衛奕信離任後 (1987-1992) 特意飛返香港主持啟用儀式。(1)

據王博士在另一次訪問中提及前港督衛奕信最喜歡行八仙嶺,而最愛是仙姑峰。每當郊野公園有什麼不妥,譬如那兒有垃圾, 那裡的路況不好,他便會發傳真告知他們。衛奕信離任後,曾回港找王博士同遊仙姑峰。王憶述衛奕信當時已六十多歲,卻仍舊從仙姑峰頂跑到新娘潭道,也真夠膽色和魄力。(3)

衛奕信徑標誌
衛奕信徑標誌內的人背著背包向上行,人物背景的線條是斜路還是箭咀則不詳,是否代表衛奕信徑的坡度亦不詳。(曾聯絡郊野公園之友會及漁護署,但沒有提供關於標誌的資料。)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唐景森是本港著名的雕塑家,或許很多人也知道他曾任漁農處 (漁護署前稱) 並是郊野公園的開山設計師及設計組的負責人。王博士說:「郊野公園整套指示標誌,主要由他一手包辦,常見的燒烤地點、郊遊地點、露營地點標誌,亦是他的作品,四條長途遠足徑標誌是他的人物系列。他亦會因應地名而作出不同設計,如甲龍林徑,就用了龍的圖案,龍口的方向更是路向的指引。」(2)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若想了解多些關於唐景森先生及其作品,可看香港電台《好想藝術》的介紹。


香港有24個郊野公園,當中大部分的管理站也設有小型工場,作維修設施和製作路牌之用。另,在大棠及北潭涌還有兩個大型工場,各有4位員工製作大型設施。(2) 之前曾聯絡漁護署,希望可以參觀工場及訪問有關職員,但因工場不對外開放而被婉拒。幸好,可以從「朽木潤物細無聲」的短片當中,略知一二工場的工作,並看到程達文師傅的作品。

亦可以參看 郊野路牌點煉成? 鬥木填色靠農林工友 一文,了解漁護署職員的工作。
相信你也曾在山頂的告示牌旁及郊野公園內拍過不少照片吧。郊遊時確實處處是心思、汗水與藝術。

首批郊野公園成立於1977年,至今差不多40年。能欣賞香港美麗的郊野及享用完善的郊遊設施,著實感激所有提倡、推動的前港督、本港與海外學者、專家、顧問、委員、義工及當然是功不可沒的所有漁農處及漁護處的前任及現任職員的付出。懇請各位在「欣賞」、「善用」這個美麗郊野之前,先好好「愛護」它,更要有公德心「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願香港的郊野公園能繼續長青下去,不被蠶食、不被破壞。


(1) 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叁十年》。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郊野公園之友會,2007年。
(2) 李佩雯,「綠色生活:全靠雙手 為遊人引路擋雨郊野學堂設施篇」,明報新聞網,檢索日期:2017年4月1日。
(3) 陳偉超,「草目見人心  王福義」,《壹週刊》,第1231期,2013年10月10日。
(4) 李日陽。《郊野公園探勝遊》。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2004年。

伸延閱讀:

其他專題文章:

Leave a Reply

Blog at WordPres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iscover more from let's go hiking | 香港行山誌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